您的位置: 首页 > 海参知识 >

鲁菜魅力之山东大葱与海参的完美相遇

16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1 08:02:17    

鲁菜,发源于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技法丰富,齐鲁之地,自古便是交流南北、连接海陆的充要之地,各种美食相会于此,与此地饮食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鲁菜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具有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葱烧海参,是鲁菜经典名菜,以极简的烹饪手法,激发食材清鲜本味,爽滑香浓,不负海参“海八珍”之盛名。

海中珍品—海参

海参是一种名贵海产动物,又名刺参、海鼠、海黄瓜,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6亿年之久,生活在水流缓稳、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

我国海域出产的可以食用的海参有20多种,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海域,其中刺参营养价值最高,主要产于黄海、渤海海域,又称北方刺参。此处海域水温低,海水深,海参生长速度缓慢,营养富集多,因此海参体壁肥厚,肉刺饱满,体内杂质少,营养价值高。

海参肉质软嫩,营养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滋味腴美,风味高雅,是久负盛名的名馔佳肴,是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鲍鱼、鱼翅齐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着“压轴”的角色,历来被视为宴客佳品。

药食同源—海参

海参不仅是美味的食材,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我国最早食用海参的记录可追溯至三国时期,三国时吴国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异物志》中,对南方海参的描述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海参的最早记载。明朝万年历间谢肇的《五杂俎》曰:“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海参”命名之。

历史上很早就注意到了海参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明代姚可成的《食物本草》记载:“海参,坐东南海中,其形如虫,色黑,身多傀儡。一种长五六寸者,功擅补益。肴品中之最珍贵者也。味甘咸平,无毒,主补元气。滋益五脏六腑,去三焦火热。” 古人常把海参用作至高无上的滋补食品,体现出它独有的价值。如清人曹庭栋《老老恒言》卷五指明海参”滋贤补阴”,并引《行厨记要》说海参“治痿、温下元”;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鳞介类》说海参“滋肾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适用于产虚病后及衰老之人补益。

海参,既是珍贵的食材,也是补元益气无上圣品。研究表明,海参具有延缓衰老,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补血调经,护肝保血管,益智健脑、助产催乳,消除肿瘤、抗癌护心脏,改善骨质疏松,促进生长发育等多种功效。

大道至简—葱烧海参

海参虽属海中珍品,但本身却既不鲜也不香,可以说没什么味道,而且由于其栖息地和生活习性能够等原因,海参往往沙多气腥,难以料理,因此,制作海参菜品,非常考验厨师水平。袁枚《随园食单》载有:“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鲁菜厨师以极具鲁地风味的大葱为辅,搭配油,盐,蚝油,干淀粉,清水等少量调味品,大油热锅爆炒煨至烂熟的海参,收汁勾芡成菜出锅,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葱烧海参便等待食客品尝了。

可实际上做葱烧海参,真正考校功夫的确实前期海参的准备工作。目前市面上看到的多是干制海参,有关干制的方法,古人多有记述,郝懿行在《记海错》中记载海参干制的脱水处理过程:“置烈日中濡柔,如欲消尽,瀹以盐则定然,味仍不减。用炭灰腌之,即坚韧而黑,收干之,犹可长五六寸,货致远方,啖者珍之。”至今,海边居民仍采用这种方法加工海参。

做海参,首先要发制,发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烹饪效果。如今发制海参主要遵循“两泡一煮三泡”的方法,“两泡”即用纯净水泡上,冷藏泡发两天,每天换水;“一煮”则是将泡了两天的海参洗净后入锅煮至烂熟;最后的“三泡”则是将煮熟的海参出锅冷却后用清水泡发三天,每天换水。方法是一样的方法,可不同人发制的海参,品相还是不一样的,真正的鲁菜大厨发制的海参体态膨胀,吸水充足,肉质松软,看上去就令人生气满腹食欲。

如今,得益于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海参这一海中珍品已不再仅仅是达官显贵、高门大户的专属食材,越来越多质优价廉的海参货品已经走进了千门万户普通人家。

一盘色香诱人的葱烧海参,一壶淡酒,浅斟慢啜,真可谓是畅快朵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