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20公斤、体长1米的梅花参
海参是生长在海底泥沙、岩石上的一种棘皮动物,虽然其貌不扬,各种习性却令人称奇。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拔这中“海中神物”的超凡生命史。
印度-西太平洋区热带珊瑚礁海域的白尼参
1、古老的海参
海参在6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开始存在了,它的骨片化石,成为古生物学者划分地层和研究古地质的重要依据。数亿年的时间,甚至连强大的恐龙都灭绝了,而海参这种食物链底端动物却存活下来,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色彩艳丽、身材浑圆的紫伪翼手参
2、迟钝的海参
海参深居海底,不会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在海底蠕动爬行,速度相当缓慢,1小时走不了3米。它生来没有眼睛,更没有自卫的武器。另外,海参是狭盐性的海洋生物,盐度低了活不了,高了也不行。
潜水员靠近一条正在活动的巨梅花参
3、吃土的海参
海参以海底有机物质和微小动植物为饵料,这一点,它很像是田野泥土中的蚯蚓,为了填饱肚子,海参要吞吐大量泥沙,每年的累计重量要超过45公斤。也正因为这样,海参的生长极其缓慢,因此也极其珍贵。
一条正在砂砾间进食的海参
4、聪明的海参
海参虽然没有自卫的利器,却也有一套脱险的办法,它会把内脏吐出来,迷惑敌人,自己趁机逃之夭夭。而过60天左右,它就会长出一副新的内脏。再有一些海参,会将体壁一块块脱落下来,对敌人形成干扰。
夏威夷椰子岛的一条蛇锚参
5、分身的海参
即使被咬去一半,甚至数截,只要不被吃掉,海参都会默默地自我修复,在3~7个月内每一段又会长成一条完整的海参。有些海蔘还有一种无性生殖的办法,将自己的身体拧成两段,两周后各自生成新的头部和肛门。
印度尼西亚生活在海绵中的蠕虫海参
6、顽强的海参
对海洋生物而言,海参的生命算是顽强的,能够适应0℃~28℃的水温,甚至在冰点下仍然可以存活。不过,当海水温度上升至20℃时,它们就会进入深海,栖息在安全的礁石下,不吃不动,进行长时间的“夏眠”。
斑锚参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海参
7、娇贵的海参
鲜活的海参极其娇贵,所适应的条件十分有限。在海中,如果有较大的风浪摇动海底水流,就会对它的生活造成干扰,而一旦被捕捞出水,就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对它体内的自溶酶进行灭活,否则几个小时便会化为一汪清水。
深海种属的、呈半透明粉红色的指参
8、灵验的海参
海参是海底的天气预报员,风暴来临之际,海参会躲到石缝里藏匿起来,所以,海参采捞都会选在风和日丽的时节。就像对虾一样,海参的体色也能反映海底环境的色彩,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淡蓝色,海藻间的海参则为绿色。
张开触手、正在滤食微生物和有机物的红海参
9、好客的海参
一些体型较大的海参,能够与某些小鱼和谐共生。比如,在梅花参的泄殖腔中,常住有一种“隐鱼”,它白天躲藏在梅花参的身体里,晚上才出来在附近找东西吃,并且不会离开太远,否则“公寓”跑了,它就无家可归了。
形似鲶鱼、头大尾小的白斑海参
10、多变的海参
海参是雌雄异体的,但雌性和雄性的外观极为相似,不容易分辨。不过,还有一些海参是可以变性的,在它们的一生中,先是作为雄性而存在,并参与生殖活动,后来又会变为雌性,产生繁衍后代的卵子,这在生物学中叫做“先阳雌雄同体”。
最后,来一张我们的大连小刺参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