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海参泡发率就是笔糊涂账!有的说泡发率等于品质,野生(底播)的比养殖的高,淡干的比其他的高;有的说泡发率等于价格,泡16倍的就比泡10倍的贵;有的说泡发率等于方法,会发的就高,不会发的就低。
众说纷纭、亦真亦假的,说什么的都有,都快把人绕晕了。
不少人都抱怨过,怎么吃个海参要这么麻烦,还要学泡发,搞得很专业、很高深的样子。其实没什么神秘的,干海参都要经过泡发才能吃,不然就是不好吃、咬不动。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吃个木耳不也要先泡软吗?
海参泡发就两个目的,一个是洗白白,清理掉不能吃的部分,包括沙嘴、残余泥沙、腹内杂物并去掉多余的盐分,就像木耳的清洗、去根。
另一个是喝饱饱,让海参吸水吸水吸水,回软到你喜欢的程度就OK。喜欢软糯,可以适当泡软点;喜欢Q弹,就别泡发过久。
理解了泡发的本质,就知道单独对比泡发率没意义,因为泡发的标准因人而异。同样的海参,泡的软糯或者泡到Q弹,泡发率是不一样的。
有过分追求泡发率的,不顾口感,直接泡发到不能再发的状态,发到16倍到20倍。讲真,到了这个倍数,海参已经软烂透明了,吃的下去?好吃?
海参的泡发率确实是有差别的,也确实能发到说的那个倍数,但并不代表泡发率越高越好。不能简单的以数字来判断,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考量。
以普遍都喜欢的Q弹口感来说,基本上泡发率在10-12倍,长度涨发到2-2.5倍是比较合适的。有的会在这个基础上偏高一点,当然更好,但真没必要追求过分悬殊的数字。
泡发海参其实挺简单的,就记住几个关键点就行。
1、全程无油,避免自溶
2、全程纯净水泡发,水量宜多不宜少
3、全程宜冷不宜热,需冷藏,可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