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贫血患者咨询有关饮食调理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明确病因,治疗调理兼顾。具体:
1.饮食的调理对营养性贫血尤其重要。婴幼儿阶段,营养性贫血最常见。应该按时添加辅食,讲究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青少年发育阶段,尤其有些少女为了苗条节食减肥,过多饮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应该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血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少饮茶。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常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在老年人多见。绿色新鲜蔬菜中叶酸含量丰富,过度加工容易破坏。维生素B12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肾中含量较多,蛋黄及牛乳中也有少量维生素B12,可少量进食。
2.如果是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黑豆、莲藕粉等。
3.喝茶和咖啡是可以提神,也可以摄取一些有益健康的物质。不过,对女性来说,过量嗜饮咖啡与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尤其饭后饮浓茶的危害更大。因为人体所必需的铁、维生素等物质通常在日常饮食中摄取,饱餐后食物尚在胃中,此时喝浓茶,鞣酸更容易和铁结合,阻碍铁的吸收。对于已经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更应少喝浓茶和咖啡。一天一两杯足。
4.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因为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要按医嘱进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生葱、生姜、生蒜、辣椒等)、海鲜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忌烟酒,忌生冷油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鸡肉、排骨汤、动物肝脏、新鲜蔬菜及水果,多食大枣、桂园、花生、核桃、藕等以生血止血;对于有出血倾向者给予无渣半流质饮食,少进食带刺、骨的食物,以防因刺伤而引起出血和感染。
5. 中医的治疗原则:去除病因,不足亏虚,通过改善饮食及强健脾胃,益气养血,补肾生髓等调治手段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 脾胃虚弱的,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常用:党参、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米、苡仁、陈皮、砂仁、当归等。 肝肾阴虚的常用方剂杞菊地黄丸、大菟丝子饮等。常用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当归、枸杞子、菊花、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桑葚、何首乌、龟板胶等。肾阴阳两虚者常用方剂:左归饮或右归饮加减。常用: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肉苁蓉、女贞子、何首乌、杜仲、仙灵脾、肉桂、巴戟天、补骨脂、龟板胶、鹿角胶等。
近年来数据统计,血小板减少的发病人群不断扩大,所以很多人都想要了解血小板低是怎么回事,以便更好的进行预防,那么主要的血小板低的原因有哪些呢?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如何治疗好
血小板减少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血小板减少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的常见血液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许多儿童血小板减少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症状表现】血小板减少发作时有哪些表现?
首先,出血:出血是血小板减少患者一个明显特征,以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或大片瘀斑及血肿,常以四肢较多,有些患者以鼻出血或齿龈出血为主。
其次,出现瘀斑或紫癜:在患者的皮肤上常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瘀斑或紫癜,形状不一,分布不均大多出现在患者的下肢。
最后,感染: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出血的现象,如果止血不当就会导致感染,甚至出现严重贫血。
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这一疾病,大家一定要把好关,做好预防工作,已经确诊了的朋友,应及早的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这样能能更好的治疗疾病。
【危害解析】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有哪些?
1、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这是血小板减少的危害之一。
2、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3、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据调查发现,现今,在治疗血液病的方法中,激素、化疗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基础。但从患者的临床效果上看,其副作用大,病人低、易复发等后果又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因此,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更好的帮血液病患者恢复健康。
从治疗方法来看,血液病治疗一般分为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而西医治疗通常以激素、免疫剂及骨髓移植治疗。中医以中医药治疗原则,一般以调节免疫为入手治疗。但通常中药发挥作用相对缓慢,而采用西药或西医支持疗法相对收效较快,但由于长期应用西药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发生,而中医可针对西药的不良反应辩证治疗,利用祛邪扶正,清髓排毒类中药辨证施治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西医治疗的毒性和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