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生百科 >

入秋无病三分虚,猪肉入膳可补津益气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1 09:48:39    

导 读

猪作为“六畜”之一,有悠久的饲养历史,从文字上的演变,也可以看出猪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联。


“猪”在古代称之为“豕”。豕,甲骨文,象猪形(如图)。古代的猪窝,又称为豕牢。“家”的甲骨文正是“宀”加上“豕”,所以有学者认为“家”字的出现,既有家猪的驯化饲养之意,又标志着中国定居状态的农业经济的形成。

豕(甲骨文) 家(甲骨文)


猪是最早被驯化家养的三牲之一,早在原始时期就被用作祭祀神灵或祖先的重要祭品,十分珍贵。例如,现在宴席之中常见的“烤乳猪”,其实早在西周就有,当时这种烹饪方式叫做“炮豚”。延续至今,广东地区在清明时节祭拜祖先时仍会用到烧肉或者烤乳猪作为祭品。


猪全身是宝


时至今日,猪依然是主要肉类食物来源之一。除了猪肉味道鲜美,猪的其他部位,例如,内脏、猪骨、脊髓、脂肪等,几乎都有药用价值。比如,用猪腰杜仲汤来补肾强筋骨,参芪蒸猪心来改善心悸气短,胡椒猪肚汤来强健脾胃等。


天热汗多或病后伤津,可饮猪肉汤


现在虽已立秋,事实上仍在长夏时节。长夏气候闷热潮湿,人出汗最多。在中医,汗孔又称气门,出汗太多不但伤津,而且耗气,严重者甚至“气随津脱”正如俗语所说“入秋无病三分虚”。


对于这种汗出过多引起的虚证,用猪肉入膳来补津益气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草纲目》记载:“猪肉性味甘、 咸、微寒、无毒,滋阴补血,补气润肺”。猪肉能滋阴,润燥。对热病伤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都有不错的食疗功效。


关于猪肉汤能补气滋阴还有个小故事。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发现铁匠在夏天炎热之时,还要对着火炉打铁,每天这样大汗淋漓地工作,身体却无不适。问其缘故,才知道铁匠都喝瘦肉熬的汤水,而且会撇去油花再饮用。王孟英也由此总结出猪肉滋阴的特点。


再看回广东地区,在孩子生病以后并不会急着进补,多半会习惯煲些瘦肉汁给孩子补虚。照猪肉的性味来看,孩子发烧之后,体内津液被耗损,饮瘦肉汁进补更为合适。而猪肉汤最好撇去肥油再饮用,因肥甘厚腻之品会碍脾,反而不利于恢复。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提到:“猪肉煮汤,吹去油饮。”这也是饮用猪肉汤滋阴补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食疗方推荐


瘦肉汁


材料:

1-2人份,猪瘦肉300克,生姜2~3片,盐适量。


做法:

猪瘦肉洗净,剁成肉泥;切两片生姜,与剁碎的瘦肉一起加水在陶瓷碗中浸泡20~30分钟;再放置在锅中隔水蒸20分钟左右,加入适量盐调味饮用。


当下的莲藕也是应节食材,日常家庭保健也可以搭配猪肉或猪骨煲汤,能润肺生津,清热除烦,还略兼活血。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猪肉和猪脊骨都是常用的煲汤材料,该如何区分使用。猪肉以滋阴为主,而猪骨还有补益增髓的功效。莲藕排骨汤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加入适量山药、陈皮或者绿豆一同制作。


食疗方推荐


莲藕排骨汤


材料:

2-3人份,猪排骨500克,莲藕750克。


做法:

猪骨焯水后洗去浮沫;莲藕去皮切块,与猪骨一同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文火煲30~45分钟后,加入适量盐调味食用。


猪肉虽好,这类人要少吃


《本草经集注》记载:“(猪肉)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猪肉脂肪含量较高,过多食用会导致肥胖或血脉闭塞等疾病。


《本经逢原》中也指出:“(猪肉)助湿生痰”。因此,三脂高、粥样动脉、脾虚便溏、痰湿内盛的人群,应尽量少吃猪肉,特别指的是肥猪肉,可能不利于健康。


食用猪肉虽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凡事讲究适可而止。正确起居饮食和养生锻炼方法,劳逸结合而非一味地依赖于吃什么来进补,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