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冬天
有一个很火的段子
——
似乎,全国人民
都跑到南方过冬了
但你知道吗
到南方越冬的还有
海参
眼下
又到了海参分苗的时节
随着海参养殖由北向南扩展
福建宁德霞浦县的
海参养殖基地里
又开始了新一季的忙碌
重新分笼后的海参
再经过2个月左右的喂养
就可以均匀生长
在4月初按时上市
曾经,北方的冬天本是海参休眠的时期,气温动辄降至零下,海参生长缓慢。近年来,一项新的举措让冬季海参养殖迎来了新的机遇,即“北参南养”。
“北参南养”是什么?福建霞浦缘何成为海参“南养”的主产地?近日,中国气象报特约记者来到位于霞浦养殖基地一线,带来第一手的探访报道!
“北参南养”的兴起,源于利用气候资源的考虑?
“北参南养”,指利用南方冬季较为温暖的气候优势,引进辽宁、山东、河北等地的海参苗,在南方养殖。
每年初冬,来自大连、青岛等多地的海参苗会进行一场千里迢迢的“南迁”,赶在冰冻前前往南方过冬,借助温差,让海参继续生长。
由于南方水温高,海参不会出现冬眠的状况,因此会一直进食,一直生长,再加上投喂饲料,海参到了南方海域只要再经过五个月左右的生长,就可以销售上市了,大大缩短了海参的养殖周期。
“北参南养”的接力养殖模式,让海参从投苗到收获时间缩短到三年半左右,比全程北方养殖缩减半年养殖周期,还可避开夏季台风盛发期。从养殖成本上来看,省去了冬季养殖大笔的升温费用,仅增加了一块运输和损耗的成本,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经过综合考虑后,2010年左右,北方的部分海参养殖户成为了行业的“先行者”,开启了“北参南养”的序幕。
养殖工人们在渔排上向海参投喂饵料图/朱世刚
2. 为啥“北参南养”主产区在福建霞浦?
福建沿海岛屿众多,内海内湾受风浪影响相对较小,冬季最低水温保持在10℃以上,适合大规模的海参生长。
霞浦县拥有480公里海岸线,15个乡镇(街道)中有12个沿海,渔业人口达26万。2007年,霞浦试水“北参南养”,十多年来,霞浦已发展成为“北参南养”的主产区。
鸟瞰霞浦溪南镇油菜屿海参养殖区 图/吕雷
每年11月左右,福建霞浦当地投入约30亿的资金在北方养殖基地购买参苗,等到第二年清明前后,霞浦海参上市时,又会有约60亿的北方资金来到霞浦回购海参,形成了目前“北参南养”的产业格局。
在霞浦,养殖户在水质肥沃的近海或内湾海域搭设了成千上万个筏架,筏架下面吊挂着一个个装着海参的养殖笼,养殖笼上布满了透水孔,保证养殖笼内水体的充分交换。
海参养殖基地近景拍摄 供图/李守亮
此外,养殖户还会根据天气条件和海参生长情况,进行分箱养殖、清洗箱笼、水层调节以及日常检查等,尽可能避开不良水质条件影响。
养殖户开箱进行日常检查 供图/李守亮
“海参在福建生长5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了。”常年在山东省即墨区田横镇做海参生意的福建人孙正功介绍,海参在10℃左右的环境下生长得最快,福建的条件正好适合,每年11月份他都会到即墨收购上万斤海参回去代养,到来年4月份左右再将海参送回即墨,有的继续养殖,有的则直接加工销售。
霞浦海参喜获丰收,渔排上养殖工人们忙着采收海参 供图/李荣斌
3. “南迁”成功,看天很重要?
海参养殖是露天作业,无论是捕捞、放苗还是南北运输环节,都受天气影响较大。霞浦县气象工作人员指出,在从北往南运输的环节,需密切注意采购地和目的地的天气变化,尽量减少两地环境差异太大带来的不适影响。
在采购期、返回放苗期,应避开大风、雨雪、霜冻等恶劣天气。大风天气易导致海参捕捞时吐肠,返回后恢复期加长;雨雪天气则易导致海参出现化皮现象;霜冻天气(主要是北方)可能会使海参在捕捞时被冻伤,出现应激吐肠化皮等情况。
海参放苗期生长场景 供图/李守亮
2022年冬的放苗期,前来“过寒假”的海参就因天气影响经历了一场“水土不服”。去年,北方前期降水较多,导致水里盐度较低,而霞浦去年雨水较少水里盐度较高,两地水系的盐度差异较大,致使采购的海参苗,在返回后出现不少化皮的现象。
为保障当地海参产业“茁壮”成长,当地气象部门积极开展海参养殖气象需求调研,为产业链全流程提供智慧气象服务。
养殖工人在渔排上向海参投喂饵料图/朱世刚
2023年,气象部门计划在养殖集中的海域、内湾,专门设立气象、水质观测点,记录相应的气象和水质信息;在采购、运输、放苗等环节期间,提供针对性的专题气象服务,如遇重大天气过程,及时发布预报预警,让养殖户提前做好准备,为海参养殖保驾护航。
2022年11月24日,县气象局副局长林铖和气象台负责人张翔宇等一行前往霞浦县长春镇一嘉海带苗业公司调研海参养殖的气象需求 供图/霞浦县气象局
4.小海参,串出大产业
得益于霞浦海域适宜的水质环境、气候条件,这里出产的海参个头大、肉质厚、口感好。2019年,霞浦县被誉为“中国南方海参之乡”,是继“霞浦海参”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之后又一“国”字号品牌。
霞浦海参供图/李守亮
2022年,霞浦县海参产量5.5万吨,产值达人民币72亿元,占全国海参总产量的27%。近年来,霞浦县大力发展海参养殖、精深加工开发、本土品牌化建设等全产业链模式,“霞浦海参”的区域品牌日益成熟。
粗略统计,当地现有1500多名海参个体养殖户,带动当地和吸引外来务工人员2万余人。经历十余年的发展,海参养殖已成为霞浦的海洋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霞浦一家海参加工厂内,村民们在挑拣海参图/朱世刚
小海参
串出大产业
“北参南养”反季养殖的成功
得益于对南北气候资源的
合理利用
在助力产业振兴路上
气象部门将持续发力
助力激发发展新动能
霞浦海参喜获丰收,海参养殖户展示自家渔排上打捞的海参图/朱世刚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策划/统筹:张娟 张栩宁 李冬梅
参考资料:东南网、央视网、青岛早报等
来源: 中国气象